0 BluelightChinaStock: December 2009

BluelightChinaStock

BluelightChinaStock是一个记载,关心中国大陆股市发展前景& 投资机会的BLOG. 本BLOG所有内容纯属个人意见,决不能用作你的投资建议. 欢迎交流投资心得和见解! -Blue

Monday, December 28, 2009

南方朔∶“陈江会”後,马英九麻烦更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28 10:09:22

中评社香港12月28日电/政论家南方朔今天在香港明报撰文说,台湾地区之外的人,经常对马英九都有这样那样的情绪,并因此产生了一种自我扭曲的判断。而要不扭曲,就必须回过头来看台湾百姓对马英九的评价。

最近,台北两家偏蓝的主流中间媒体,所做的民调即非常有代表性。《远见》杂最新的民调,对马满意的只有23.5%,创新低纪录;不满意的达到62.2%,创下新高;而《天下》杂民调,满意的27%,不满的高达66%。从2008年“5.20”就职迄今不过19个月,马英九的受支持情下滑到如此可怕的低点,他2012年还想竞选连任的可能性可以说已极低。马英九就职时支持度高达70%,而19个月来已剩不到30%,领导人权威瓦解之速,诚为举世所仅见。台湾最蓝的媒体《联合报》最近已明言,2008年大选时投给马英九的700万票,至少已蒸发掉了100万票,难怪两党差距已缩小到 2.6%!

马是“明星”而非“领袖”,更糟的是“台独”尾巴若隐若现

文章指出,马政权已开始权威瓦解,地位摇晃,这可以由它无能,只会做秀不会做事;完全不懂经济,致使民生日益凋敝;处理“八八水灾”漫无章法,与美国谈判牛肉进口形同放水等重大弊病上看出端倪。而12月21日至25日在台湾台中举行的第四次“陈江会”可以说即是另一起证明马英九统治无能,立场摇摆,娴熟於内斗,完全无法处理两岸事务的最新例证。

台湾在陈水扁时代搞台独“烽火外交”,甚至还坐著专机在各地乱窜,称为“迷航外交”。他这种“惹事”的台独最後黔驴技穷,他自己都承认“台独不可能就是不可能,我不可能,李登辉也不可能”。正因台独的不可能,2008年大选,主张台独的民进党才告大溃,马以6比4的绝对优势获胜。

文章认为,照常理,马在就职後,理应在“台独不可能”的基础上,重新设定两岸关系,只要他的政策妥当,支持他的六成选民自然会继续支持,若他有能力做出好政绩,那未投他票的四成选民里也必有一部分会改变,连任还会有什麽问题?问题出在马从来就是“明星”而非“领袖”,他要所有的人都喜欢他,他要做“全民”领袖,那没有投他票的独派反而成了他刻意要争取的对象,於是“不独”之外他又加上“不统”来取悦独派,他的“国安会”与“陆委会”全都是李登辉的人马,於是,这就是马英九的两岸政策:

(一)陈水扁是“惹事的台独”,马英九不再“惹事”,而是主张两岸和平,但要北京“承认现实”“互不否认”,因为“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这乃是我所谓的“B型台独”,台湾TVBS最近也称之为“不惹事的台独”,大陆则有人称之“和平分裂”。

(二)在台湾内部,马系人马自称“新国民党”,逐步肃清他们说的“老国民党”,这种整肃主要都是靠利用媒体“放话”而为之,国民党内的“非独”势力早已被有计划的一一驱逐、国民党早已成了“蓝皮绿骨”的政党。此外,则是马系人马经常还拉拢独派做为“主流民意”的代表以应付北京,最近“两岸一甲子”会议,他们即拉拢独派来对付大陆代表。这乃是陈水扁时已逐渐边缘化的独派在马英九时代反而声势急涨的原因。我有次在台湾一个座谈会上就说“民进党有了马英九这样的对手,还需要朋友干嘛”!

(三)马英九上台迄今,他的嫡系人马即持续勤走北京,要求北京支持,否则“惹事的台独”上台,对北京更麻烦:这也是过去一年多,马政府开支票後北京总是会帮忙兑现的原因。但自从马提出ECFA(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後,北京已开始警觉,认为藉ECFA而和东盟挂勾,乃是走向B独的第一步;此外,则是就在同一时间,台湾经济恶化持续加深,民进党也有了新的口实,宣称台湾经济恶化乃是马的“亲中”所致,这也是“12.05”县市长选举国民党败选的主因。这也就是说,马的ECFA这种不清不楚的政策,已使他受到北京的怀疑和台湾岛内的反弹。这也意谓著不把基本立场搞清楚,而只是贪图侥幸者,注定会使所有的各方都对他失望。

国民党内斗表面化,“立委”补选可能一败再败

文章指出,在马声望大跌,民进党形势看好的这个时刻举行第四次“陈江会”,对马遂成了极大的挑战。这次会期内,马的表现极有问题有下列3点:

(一)他为了拉绿,对民进党的群众示威几乎采取放任的态度。民进党,尤其是独派团体受到变相鼓励,在手段上遂更加激进,包括架起冲天炮炮轰会场的事都告出现,最後造成暴力事件。马对独派的软弱纵容,在他或许以为由此一来可以让北京知道台湾“反统”的势力,来合理化他的“不统”政策,但人们看到的,则是他对台湾局势的可能失控已完全没有主导的能力,反而使他威信更失。

(二)民进党攻击他“亲中”“卖台”的火力渐盛,因此他这次更要证明自己不是“亲中”“卖台”,怎麽证明呢?那就是临时找个理由,将双方已谈了半年而准备签约的租税协议临时抽掉;另外,则是台湾官员在“陈江会”时将“互不否认”“撤飞弹”话题搬出,而同时则是台湾电视密集播出政府制作的“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的广告。“陈江会”是两岸事务协商机制,而台湾把它硬搞成政治摊牌。这种为了安抚内部的作法对两岸关系毫无实质意义。马英九的问题是逢独即自动矮一截,因而台独的想法及作法最後都透过马英九而达成,他没有核心价值与信念,只有随台独指挥棒起舞。

(三)这次“陈江会”,国民党元老如连战、宋楚瑜、吴伯雄等陈的旧识宴请,如果大张旗鼓,的确不当。但若一律不准,也失之矫枉过正。这次马的核心亲信就搞出一律不准的拙劣招数,使得这些大老公然发飙,而马的亲信遂利用媒体放话,宣称他们是“A咖会C咖”,是自贬身价,“C咖”是指一个人的身分很低,只有C级,他们称陈云林是“C咖”,这种侮辱人的手法和陈水扁时代称“新加坡只有鼻屎大”,同样低劣。马的亲信放话风波,对两岸关系的伤害可想而知。

因此,这次“陈江会”可以说已使得台湾内外进入新的紧张期。“A咖会C咖”风波,显示出国民党的内斗已告表面化,据知,国民党正统派对马的 “新国民党”已忍无可忍,不再团结的国民党,在2010年1月开始的“立委”补选中有可能一败再败,马的声望想要改善已更无希望;另外则是北京对马的不信任更增,马想要北京送他ECFA已更加渺茫。因此,2010年台湾经济与政治可能都会更加的雪上加霜,马英九更严峻的挑战已开始了

Thursday, December 24, 2009

ECFA对大陆弊大于利,应当缓行

来源: 联合早报





张录强
时事透视

  仅仅为了谋求那么一点点至今还无法确定的利益,以及基本上是望梅止渴的政治好处,就要大陆承受不匹配的经济损失和风险,实在是得不偿失。大陆应该尽快打消在现阶段签署ECFA的念头。

  ECFA(编按:“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的英文缩写)其实就是两岸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FTA)。为回避敏感问题,取了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名字,招惹了不少麻烦和误解,但这并不影响ECFA的本质。两岸签署ECFA后,双方互免关税,台湾有保障地获得了大陆的巨大市场,这对于台湾这个外向型的岛屿经济自然有颇多利好。但是,大陆是远大于台湾的经济体,两岸自由贸易对大陆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相反,它可能带来的伤害却不可小视。总体而言,ECFA对大陆弊大于利,应该缓行。

  台湾反对ECFA的声音不绝于耳,陈云林登陆台湾更是招致一波又一波的抗议浪潮。从大陆方面,我们听不到反对的声音,并不代表没有人反对,也不代表ECFA对大陆有利无害,或者ECFA对大陆可能的伤害没有人能够认识到。我作为地地道道的大陆人,有义务把ECFA可能对大陆造成的伤害说清楚。这当然不是要催生这些伤害,而是期望大陆能够慎重思考,周密安排,趋利避害,保护好大陆人民的利益,促进两岸双赢。

大陆谈判准备不足

  首先,谈判的时机不成熟。大陆政治热情有余、而谈判准备不足,此时谈判不利于保护大陆利益。台湾来自在野党的激烈反对,既促使马英九政府更加谨慎地处理ECFA的原则和细节,也增加了台湾在ECFA谈判中的筹码,这显然有利于台湾在ECFA谈判中争取更大的利益,付出更小的成本。但是,在统一思想和顾全大局的大陆方面,不但没有反对党,就是连反对的声音都发不出来,而且ECFA谈判本身又凝聚了过多的大陆一厢情愿的政治色彩,在具体操作层面更加不透明和黑箱操作,所以,在这种外在压力不足、政治热情有余而细节准备欠充分的条件下,贸然谈判或签署ECFA,出于政治考量做出不可预知后果的过度让步都有可能,这对于有理、有力、有节地保护大陆以及大陆民众的利益非常不利。

  另外,中国东盟(亚细安)自由贸易协定从2010年1月1日正式生效,届时中国东盟之间的关税将降至接近0的水平。中国企业将不得不面对来自东盟企业的更加直接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不宜在短时间内再度实施新的自由贸易协定,避免加剧大陆企业应对竞争的激烈程度,给大陆企业以喘息的机会。大陆需要更多的准备时间,大陆民众的利益同样也需要保护。

  其次,ECFA很可能成为大陆产业升级的障碍。大陆的高科技产业本来尚处于需要保护的幼稚阶段,一旦签署ECFA,这些幼稚产业将不得不以裸体的方式应对渐趋成熟的、挟台资优惠和关税优惠的台资高科技产业的严峻挑战。很有可能,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将从此走上不归路。这种可能最好不变成现实,但是它一旦变成现实,大陆将被更加严格地限制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很难再有咸鱼翻身的机会,大陆民众也就只好永远“享受”勤劳而不富有的农民工生活。

  不要以为这是危言耸听,台湾商界已经为两岸经贸合作画好了蓝图:两岸经贸合作,优势互补,台湾向产业链的高端迁移,大陆产业链低端迁移,两岸实现产业链整合。依靠几十年来台湾积累起来的技术、人才、管理优势,台湾将在与大陆自由贸易过程中,汲取更多的附加值和商业利益,而大陆将更加深陷无技术工业化和耗竭性工业化泥潭,更多的大陆白领和蓝领将成为台湾利益的创造者。

这其实也不是天方夜谭,曾经不止一个人对我说过,民主化、言论自由和思想解放对台湾软实力的影响巨大;不能小看台湾近几十年来人才、技术储备和文化进步;只是台湾天地过于狭窄,他们没有用武之地;一旦放虎归山(大陆市场),大陆能否招架得住,很难预知。


ECFA或让大陆民众雪上加霜

  第三、利益输送式的“亲台卖中”路线寻求签署ECFA,得不偿失。有台湾学者建议,胡锦涛应该给台湾更大的让利,以确保ECFA顺利过关。这种要求实在很过分。胡锦涛向台湾让利,他没有什么利益可让,他出让只是大陆民众的利益,继而造成对大陆民众利益的伤害。这些学者其实是在鼓动中共慷大陆人民之慨,通过向台湾输送利益换取台湾签署ECFA,这是不折不扣的“亲台卖中”路线。大陆没有人希望政府以出让人民利益、慷人民之慨的方式向台湾输送利益、亲台卖中。ECFA对于大陆并没有重要到非签署不可的程度,推动ECFA只是大陆的示好举动。如果台湾确实不具备签署ECFA的条件,也完全可以不签。等待条件成熟后,再做考量不迟。仅仅为了谋求那么一点点至今还无法确定的利益,以及基本上是望梅止渴的政治好处,就要大陆承受不匹配的经济损失和风险,实在是得不偿失。大陆应该尽快打消在现阶段签署ECFA的念头。

  第四、ECFA不能成为压垮大陆民众的最后一根稻草。大陆底层民众的生活与处境实际上已经十分艰难了,每年数以万计的群体抗争事件和不计其数的个人抗争,已经描绘出大陆底层民众绝境挣扎的众生苦难相。与台湾签署ECFA后,大陆资本的生存环境会进一步恶化,缺乏创新和创富能力的大陆企业家,维持利润的最可能的手段,毫无疑问地是挤压工人的工资和福利。工人,尤其是农民工将面临更加严酷的生存条件。大陆民众没有理由希望台湾的资本及商品大举进入大陆市场,挤占大陆产品的市场份额、抢夺农民工的饭碗,加剧他们的痛苦。

  腐败官僚、官商勾结的利益共同体等集团已经是压在大陆人民头上的几座大山了。大陆没有人希望台湾借签署ECFA之机成为大陆民众头上的另一座大山,以及压垮大陆民众的最后一根稻草。台湾的利益不应该建立在伤害大陆民众利益的基础之上。大陆民众需要互利双赢的合作,不符合这个标准的任何双边或多边合作,都必然缺乏人民支持的合法性。

ECFA对台湾其实也有风险

  ECFA一旦实施,大陆的廉价产品很有可能如潮水般涌入台湾市场,与大陆产业链重叠的台湾低端产业必然遭遇冲击,并引发成规模的失业(中华经济研究院估计为26万5000人以上),主要影响低收入人群。也就是说,台湾签署ECFA,虽然长期利好值得期待,但短期的阵痛几乎不可避免。其实,还有一种可能,如果台湾产业界的梦想未能如期实现,也就是说两岸“台湾占据产业链高端和大陆位于产业链低端”的产业格局未能如愿以偿地形成,台湾有可能失去整个产业链。这种可能性虽然很小,但也不是没有可能。

  选举政治具有短时特征,台湾也不例外。再加上民进党鸡蛋里头挑骨头的精神和只要好处、不接受负面影响的癖好,一旦签署ECFA,发生难以预料的负面后果,就有可能加剧台湾社会的动荡和陷入激烈的政党纷争。在台湾没做好产业升级准备,台湾朝野尚未达成共识前,最好不要急于签署ECFA。

  建议大陆有步骤地为签署ECFA做准备。首先,尽快清理外资外商优惠政策;其次,设定和落实投资、兴业、生活、学习等全方位的“公民优先”原则,优先保障大陆公民的权利;第三,保护和扶持国内幼稚的高端产业,使其逐渐具有抗冲击能力等等。等条件成熟后,再行考量与台湾签署ECFA事项。我想到那个时候,才能真正实现双赢。这个时间大约需要20年。

  FTA在亚洲就已经签署了50多个(当然不包括台湾和朝鲜),还没有看到哪一个经济体的政党或民众,对自由贸易协定秉持像台湾这样极端挑剔的态度。他们只想得到ECFA的好处,而不想接受硬币的另一面,甚至把消除负面影响的责任无厘头地推给大陆。我总觉得这是一种匪夷所思的怪现状。

总而言之,在台湾朝野尚未形成共识,大陆还未做好准备之前,贸然签署ECFA,只会加剧双方的民怨,造成双输。要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好事做好还需要把握时机和尺度。所以,大陆既没有强求的必要,台湾也不必勉为其难,ECFA缓行有利无害。建议双方用10年时间做准备,10年时间完成谈判,最终用20年时间签署ECFA,到时候肯定会实现双赢。
作者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访问学者,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