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推出一个未来的大牛股: 高新张铜
耐心持有,必有厚报! JMHO -BLUE
【2007-01-08】 公司是国内铜产品制造业的领导级厂商,具备8万吨/年生产能力。公司未来三年的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产品结构的升级以及产能扩张。随着募集资金项目逐步达产,公司的产品结构将逐步调整为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预计公司2007年到2008年实现主营收入分别达37.35亿元和35.96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达8500万元和10940万元,每股收益分别达到0.429元和0.552元。公司2004年开始开发铜水管产品,目前已在北京首都机场1号航站楼、国家奥林匹克游泳中心等标志性建筑中得到应用,并成为“鸟巢工程”独家铜水管供应商。 该股上市后即遭受大资金抢筹建仓,自11月中旬以来围绕9.5元进行了6周左右的震荡整理,上周五成功拉出温和放量阳线,短中线调整到位迹象明显。【出处】浙商证券 【作者】
2006-12-28】 投资要点 高新张铜今日股价大幅度回调,并伴随成交量的增加。我们和公司有关人员进行了交流,交流结果如下:
公司近期没有任何对股价有负面影响的消息需要公布; 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非常好,完全符合我们的一贯预期。 目前由于公司募集资金到位和铜价下跌,大大缓解了流动资金占用压力,预计四季度经营状况明显好于前三季度,而2007年将明显好于2006年。2006年是公司非常痛苦的一年,由于上半年铜价暴涨,最高达到8万元/吨,造成公司流动资金的极度紧张,直接导致上半年产量下降和加工费下跌。因为高加工费产品生产周期相对长,为了加速资金周转,公司不得不多生产那些加工费低的但生产周期短的品种。因此公司2006年的业绩非常低,我们预测公司2006年每股收益0.24元。
我们预测公司2007年每股收益0.55元,而市场普遍预测公司2007年每股收益0.4元。我们的预测明显高于市场水平,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可能受到公司2006年经营状况的影响。我们在前面说过公司2006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不能简单以2006年业绩推导2007年业绩。实际上,公司2006年上半年产销量2.4万吨,实现每股收益0.14元(全面摊薄),而公司2007年产销量将达到8万吨,简单推算,假定每吨产量实现盈利不变,2007年每股收益也将达到0.47元。再加上公司由于产品结构的优化,2007年每股收益0.55元只是我们的保守预测。
有些投资者质疑为什么高新张铜的加工费在上涨?实际上,目前普通规格、普通品种的铜管加工费是下跌的,高新张铜的加工费在上涨是因为他的产品不断向高加工费的品种转移,目前低加工费的空调直条管、普通黄铜管都已经停止生产,未来公司的产品结构将进一步向高档的铜合金管转移,这样未来公司的下游行业将主要是海水淡化工程和电站设备,不再是空调和建筑水管。公司之所以能够实现产品结构的转移,这一方面取决于管理层的积极进取,公司研发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取决于公司所采用的挤压工艺便于产品结构的转移,而同行业其他公司普遍采用的连铸连轧工艺的产品品种单一,难以实现产品结构的转移。
维持高新张铜2007年每股收益0.55元的预测,维持10.94元的目标价。维持对高新张铜的"买入"评级。我们认为目前的股价调整给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介入机会,我们强烈建议买入。【出处】中信证券 【作者】汪前明
【2006-11-04】 蓝筹股之后,谁领风骚?有色金属与次新股板块均值得关注。有色金属板块优势在于技术调整到位以及全年业绩增长的预期,而次新股板块向来就是牛市之中大资金争夺的筹码。而高新张铜(002075),作为一只从事有色金属加工的次新股,主力资金介入迹象明显,有望追敢次新龙头"中国国航"。 公司具备8万吨/年生产能力,是国内铜产品制造业的领导级厂商。公司目前所拥有的装备和生产线成新率较高,公司拥有的5,000吨双动挤压机是目前世界铜加工领域最大的挤压机,生产装备在国际和国内均属于先进水平。铜合金和铜水管是公司未来战略的主攻方向和新的利润增长点。铜合金广泛应用在海水淡化、船舶制造、火电核电、汽车制造等领域,具有广阔的空间和长远的增长潜力。由于铜管加工企业的盈利主要来自于加工费,受铜价波动的直接影响较小。从行业格局上看,目前国内已经形成高新张铜、金龙铜管、浙江海亮三家领导级厂商为主导、中小型企业为补充的竞争格局。公司未来三年的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产品结构的升级以及产能扩张。随着募集资金项目逐步达产,公司的产品结构将逐步调整为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公司的超长冷凝管、大口径铜管以及超细超薄铜管实现进口替代。预计公司06~08年实现主营收入分别达33.12亿元、37.35亿元和35.96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达5250万元、8500万元和10940万元,每股收益分别0.265元、0.429元和0.552元。
走势上,该股上市之初明显有主力资金介入,通过深交所公布的公开信息,我们发现机构投资者买入数量远大于卖出数量。主力资金拉高抢筹迹象比较明显。技术上该股周五出现了正常的洗盘调整,后市有望加速上攻,值得密切关注。【出处】大通证券 【作者】董政
【2007-01-08】 公司是国内铜产品制造业的领导级厂商,具备8万吨/年生产能力。公司未来三年的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产品结构的升级以及产能扩张。随着募集资金项目逐步达产,公司的产品结构将逐步调整为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预计公司2007年到2008年实现主营收入分别达37.35亿元和35.96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达8500万元和10940万元,每股收益分别达到0.429元和0.552元。公司2004年开始开发铜水管产品,目前已在北京首都机场1号航站楼、国家奥林匹克游泳中心等标志性建筑中得到应用,并成为“鸟巢工程”独家铜水管供应商。 该股上市后即遭受大资金抢筹建仓,自11月中旬以来围绕9.5元进行了6周左右的震荡整理,上周五成功拉出温和放量阳线,短中线调整到位迹象明显。【出处】浙商证券 【作者】
2006-12-28】 投资要点 高新张铜今日股价大幅度回调,并伴随成交量的增加。我们和公司有关人员进行了交流,交流结果如下:
公司近期没有任何对股价有负面影响的消息需要公布; 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非常好,完全符合我们的一贯预期。 目前由于公司募集资金到位和铜价下跌,大大缓解了流动资金占用压力,预计四季度经营状况明显好于前三季度,而2007年将明显好于2006年。2006年是公司非常痛苦的一年,由于上半年铜价暴涨,最高达到8万元/吨,造成公司流动资金的极度紧张,直接导致上半年产量下降和加工费下跌。因为高加工费产品生产周期相对长,为了加速资金周转,公司不得不多生产那些加工费低的但生产周期短的品种。因此公司2006年的业绩非常低,我们预测公司2006年每股收益0.24元。
我们预测公司2007年每股收益0.55元,而市场普遍预测公司2007年每股收益0.4元。我们的预测明显高于市场水平,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可能受到公司2006年经营状况的影响。我们在前面说过公司2006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不能简单以2006年业绩推导2007年业绩。实际上,公司2006年上半年产销量2.4万吨,实现每股收益0.14元(全面摊薄),而公司2007年产销量将达到8万吨,简单推算,假定每吨产量实现盈利不变,2007年每股收益也将达到0.47元。再加上公司由于产品结构的优化,2007年每股收益0.55元只是我们的保守预测。
有些投资者质疑为什么高新张铜的加工费在上涨?实际上,目前普通规格、普通品种的铜管加工费是下跌的,高新张铜的加工费在上涨是因为他的产品不断向高加工费的品种转移,目前低加工费的空调直条管、普通黄铜管都已经停止生产,未来公司的产品结构将进一步向高档的铜合金管转移,这样未来公司的下游行业将主要是海水淡化工程和电站设备,不再是空调和建筑水管。公司之所以能够实现产品结构的转移,这一方面取决于管理层的积极进取,公司研发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取决于公司所采用的挤压工艺便于产品结构的转移,而同行业其他公司普遍采用的连铸连轧工艺的产品品种单一,难以实现产品结构的转移。
维持高新张铜2007年每股收益0.55元的预测,维持10.94元的目标价。维持对高新张铜的"买入"评级。我们认为目前的股价调整给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介入机会,我们强烈建议买入。【出处】中信证券 【作者】汪前明
【2006-11-04】 蓝筹股之后,谁领风骚?有色金属与次新股板块均值得关注。有色金属板块优势在于技术调整到位以及全年业绩增长的预期,而次新股板块向来就是牛市之中大资金争夺的筹码。而高新张铜(002075),作为一只从事有色金属加工的次新股,主力资金介入迹象明显,有望追敢次新龙头"中国国航"。 公司具备8万吨/年生产能力,是国内铜产品制造业的领导级厂商。公司目前所拥有的装备和生产线成新率较高,公司拥有的5,000吨双动挤压机是目前世界铜加工领域最大的挤压机,生产装备在国际和国内均属于先进水平。铜合金和铜水管是公司未来战略的主攻方向和新的利润增长点。铜合金广泛应用在海水淡化、船舶制造、火电核电、汽车制造等领域,具有广阔的空间和长远的增长潜力。由于铜管加工企业的盈利主要来自于加工费,受铜价波动的直接影响较小。从行业格局上看,目前国内已经形成高新张铜、金龙铜管、浙江海亮三家领导级厂商为主导、中小型企业为补充的竞争格局。公司未来三年的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产品结构的升级以及产能扩张。随着募集资金项目逐步达产,公司的产品结构将逐步调整为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公司的超长冷凝管、大口径铜管以及超细超薄铜管实现进口替代。预计公司06~08年实现主营收入分别达33.12亿元、37.35亿元和35.96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达5250万元、8500万元和10940万元,每股收益分别0.265元、0.429元和0.552元。
走势上,该股上市之初明显有主力资金介入,通过深交所公布的公开信息,我们发现机构投资者买入数量远大于卖出数量。主力资金拉高抢筹迹象比较明显。技术上该股周五出现了正常的洗盘调整,后市有望加速上攻,值得密切关注。【出处】大通证券 【作者】董政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