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拐點將放大股市調整幅度 (ZT)
12月6日,廣州市土地拍賣市場出現驚人信息,部分地塊拍賣價格下跌五成;與此同時,廈門集美地塊的拍賣價格也出現了五成左右的下跌。事件後,筆者在“上証報”作了相關評述,提示投資者警惕房價出現階段性拐點和由此帶來的証券市場風險。地產大佬王石最新的言論認為,樓市的拐點已經到來,與我們三天前的判斷基本一致。那麼,樓市拐點意味著什麼?
會比香港樓市拐點的影響小一些,但也應高度重視
本周,在地價下跌和地產新政的共同作用下,地產股普遍大幅回落。萬科、招商地產、保利、華僑城、金地、泛海跌幅均在10%至20%,其中招商地產等多只股票自高點以來的跌幅接近50%。但相比香港市場的中資地產股,我們的跌幅還算小。從地價拐點出現後的12月7日到12月14日,中海發展下跌了22.19%,而同期A股市場中行業地位差不多的萬科下跌了10.6%。我們希望我們的市場會以非常溫和的方式來對事件作出反應,但是預期主導下的証券市場總是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所以,通過以往發生的類似事例的分析,將有助于我們對風險的更加全面的認識。
一方面是我們市場的估值水平不低。地產股、金融股牛市以來的升幅非常大,以萬科為例,從2005年最低點,到現在最高點,累計升幅達到19.6倍,這還不算股權分置改革帶來的收益;另一方面是地產行業拐點可能來臨。12月6日廣州和廈門個別地塊,地價都出現50%的下跌,可能意味著房價的拐點已經出現。而當年香港地價出現拐點的時候,它們的地產股出現了60%至70%的調整。雖然我們和香港股市不同,香港有做空機制,我們沒有做空;香港是區域經濟,我們是大國經濟;香港是市場經濟,我們是轉軌經濟;所以地產股調整幅度不會那麼厲害,但時間會比較長,不排除出現一年到一年半的調整的可能。
切忌在繁榮的高點去展望更加繁榮的未來
我想投資者目前最關心的問題應該是,地產股的調整是否到位。有投資者擔心,今天的地產股會不會如同2004年的汽車股,當年萬人追捧的上海汽車,在行業拐點出現後股價基本上哪來哪去,2004年這只汽車股從8.4元跌到2.6元(複權之後),調整幅度讓人難以接受。那麼,今天的地產股會不會像當年的汽車股?事實上,股價的表現和產業及行業結合很緊密,當行業繁榮的時候,人們常常會站在繁榮的高點上,展望更加繁榮的未來;但事實上,我們站在了行業周期階段性高點,未來不一定繁榮,而可能是新的向下周期的來臨。
2004年汽車行業就是這樣一個情況。2003年壓抑的購車需求一下子激發出來,汽車銷售忽然爆發起來,汽車股業績暴漲,股價暴漲,進而成為市場領漲主力;但需求高峰過後的2004年,人們發現一切都變了:購車人少了、汽車銷售階段性受阻、汽車股業績無法實現預期目標、股價一瀉千里。同樣,當前的地產行業方面,房屋的購買熱情也在宏調的預期下一直被壓抑,在實在控制不住的2006年和2007年終于爆發出來。它不僅將2004年、2005年的欠賬一起還了,還可能將2008年、2009年的部分購房預期提前支付了。由于消費者是買漲不買跌的,進入2008年、2009年後,地產需求可能出現突然斷檔,人們突然發現買房的人一下少了很多。那麼,明年後年究竟會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是大家擔心的所在。而且,地價拐點的出現已經引起了人們的思考,而地價是經濟體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如果它出現拐點,很可能意味著經濟周期性拐點的出現。
當然政策面也有關系,一般而言,政策都是反周期的,非常熱的時候壓一壓;但有時,監管層的判斷有可能與市場脫節。目前地價已經下跌了,如果再下猛藥,或者說用藥過猛很可能對行業有過大的打擊。但往往很多時候,這種用藥過猛的情況可能在周期高點周期低點上出現,國內外都出現過這樣的情況,但只有事後才能確認。對投資者而言,我們現在應該更多關注確認的東西,比如,現在地價在跌,樓市出現拐點,投資者就應該加強風險防範的意識。
當然,長遠來看,廣大居民對房屋的長期需求沒有變化,這使得我們對中國地產行業長期前景非常看好,但短期內可能要經歷要一個痛苦的過程,這個波折過後地產股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投資方向,再度輝煌也是可期望的。
樓市拐點將放大市場調整幅度
就市場整體而言,筆者的看法是謹慎的。由于地價拐點的出現,筆者認為自己前期預期的4300點調整目標,還偏于樂觀。中短期看,調整還將繼續,因為不論調整的時間還是幅度來看,都是不足的,難以產生較大級別的上漲。政策層面上,強力調控已經成為未來一年的主旋律。此外,美國經濟的衰退風險、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這些都不配合股市短期走好。當然,對中國股市的長期前景我們還是非常樂觀,因為整個牛市的基礎沒變,即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沒變,股改的利好對股市的支撐沒變,中國大國崛起的步伐沒變,這些決定中國的長期牛市沒變。只是在這個過程中,由于房價、股價推高太快,形成了一定的泡沫,而現在樓市的拐點又初步形成,決定了現階段的市場將偏弱運行的格局。總體而言,筆者對未來10-15個月的市場運行比較悲觀,投資者在具體操作上應當謹慎再謹慎,多關注風險,少考慮收益。(中証投資 徐輝)
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大盤股失寵 小盤股春天到來?
【打印】 【糾錯】 【評論】 【主編信箱】 (責任編輯: 邱小敏 ) ‧
會比香港樓市拐點的影響小一些,但也應高度重視
本周,在地價下跌和地產新政的共同作用下,地產股普遍大幅回落。萬科、招商地產、保利、華僑城、金地、泛海跌幅均在10%至20%,其中招商地產等多只股票自高點以來的跌幅接近50%。但相比香港市場的中資地產股,我們的跌幅還算小。從地價拐點出現後的12月7日到12月14日,中海發展下跌了22.19%,而同期A股市場中行業地位差不多的萬科下跌了10.6%。我們希望我們的市場會以非常溫和的方式來對事件作出反應,但是預期主導下的証券市場總是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所以,通過以往發生的類似事例的分析,將有助于我們對風險的更加全面的認識。
一方面是我們市場的估值水平不低。地產股、金融股牛市以來的升幅非常大,以萬科為例,從2005年最低點,到現在最高點,累計升幅達到19.6倍,這還不算股權分置改革帶來的收益;另一方面是地產行業拐點可能來臨。12月6日廣州和廈門個別地塊,地價都出現50%的下跌,可能意味著房價的拐點已經出現。而當年香港地價出現拐點的時候,它們的地產股出現了60%至70%的調整。雖然我們和香港股市不同,香港有做空機制,我們沒有做空;香港是區域經濟,我們是大國經濟;香港是市場經濟,我們是轉軌經濟;所以地產股調整幅度不會那麼厲害,但時間會比較長,不排除出現一年到一年半的調整的可能。
切忌在繁榮的高點去展望更加繁榮的未來
我想投資者目前最關心的問題應該是,地產股的調整是否到位。有投資者擔心,今天的地產股會不會如同2004年的汽車股,當年萬人追捧的上海汽車,在行業拐點出現後股價基本上哪來哪去,2004年這只汽車股從8.4元跌到2.6元(複權之後),調整幅度讓人難以接受。那麼,今天的地產股會不會像當年的汽車股?事實上,股價的表現和產業及行業結合很緊密,當行業繁榮的時候,人們常常會站在繁榮的高點上,展望更加繁榮的未來;但事實上,我們站在了行業周期階段性高點,未來不一定繁榮,而可能是新的向下周期的來臨。
2004年汽車行業就是這樣一個情況。2003年壓抑的購車需求一下子激發出來,汽車銷售忽然爆發起來,汽車股業績暴漲,股價暴漲,進而成為市場領漲主力;但需求高峰過後的2004年,人們發現一切都變了:購車人少了、汽車銷售階段性受阻、汽車股業績無法實現預期目標、股價一瀉千里。同樣,當前的地產行業方面,房屋的購買熱情也在宏調的預期下一直被壓抑,在實在控制不住的2006年和2007年終于爆發出來。它不僅將2004年、2005年的欠賬一起還了,還可能將2008年、2009年的部分購房預期提前支付了。由于消費者是買漲不買跌的,進入2008年、2009年後,地產需求可能出現突然斷檔,人們突然發現買房的人一下少了很多。那麼,明年後年究竟會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是大家擔心的所在。而且,地價拐點的出現已經引起了人們的思考,而地價是經濟體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如果它出現拐點,很可能意味著經濟周期性拐點的出現。
當然政策面也有關系,一般而言,政策都是反周期的,非常熱的時候壓一壓;但有時,監管層的判斷有可能與市場脫節。目前地價已經下跌了,如果再下猛藥,或者說用藥過猛很可能對行業有過大的打擊。但往往很多時候,這種用藥過猛的情況可能在周期高點周期低點上出現,國內外都出現過這樣的情況,但只有事後才能確認。對投資者而言,我們現在應該更多關注確認的東西,比如,現在地價在跌,樓市出現拐點,投資者就應該加強風險防範的意識。
當然,長遠來看,廣大居民對房屋的長期需求沒有變化,這使得我們對中國地產行業長期前景非常看好,但短期內可能要經歷要一個痛苦的過程,這個波折過後地產股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投資方向,再度輝煌也是可期望的。
樓市拐點將放大市場調整幅度
就市場整體而言,筆者的看法是謹慎的。由于地價拐點的出現,筆者認為自己前期預期的4300點調整目標,還偏于樂觀。中短期看,調整還將繼續,因為不論調整的時間還是幅度來看,都是不足的,難以產生較大級別的上漲。政策層面上,強力調控已經成為未來一年的主旋律。此外,美國經濟的衰退風險、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這些都不配合股市短期走好。當然,對中國股市的長期前景我們還是非常樂觀,因為整個牛市的基礎沒變,即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沒變,股改的利好對股市的支撐沒變,中國大國崛起的步伐沒變,這些決定中國的長期牛市沒變。只是在這個過程中,由于房價、股價推高太快,形成了一定的泡沫,而現在樓市的拐點又初步形成,決定了現階段的市場將偏弱運行的格局。總體而言,筆者對未來10-15個月的市場運行比較悲觀,投資者在具體操作上應當謹慎再謹慎,多關注風險,少考慮收益。(中証投資 徐輝)
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大盤股失寵 小盤股春天到來?
【打印】 【糾錯】 【評論】 【主編信箱】 (責任編輯: 邱小敏 ) ‧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