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BluelightChinaStock: March 2010

BluelightChinaStock

BluelightChinaStock是一个记载,关心中国大陆股市发展前景& 投资机会的BLOG. 本BLOG所有内容纯属个人意见,决不能用作你的投资建议. 欢迎交流投资心得和见解! -Blue

Thursday, March 18, 2010

人民币到底升不升值?世银和联合国唱起了对台戏 明报


  人民币应否升值在国际间出现激烈争拗。世界银行建议中国「考虑让人民币升值以对付通胀」,但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则建议中国「不要因西方国家的压力,改变汇率政策。」

  世银昨日发表报告,预计今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将上涨3.7%。由于粮食价格和租价(根据楼价推算)上涨,以及原材料价格在今后一段时间继续上涨的压力,今年中国的通胀将「较为可观」,建议中国通过加息及人民币升值来对抗通胀压力。

  不过,总部在日内瓦的UNCTAD发表简报,指把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责任完全归于一个国家及其货币政策是没有道理的,建议中国「不要因西方国家的压力,改变汇率政策。」UNCTAD并表示,「若由市场力量操控汇率,各个政府和央行在汇率问题上将不能发挥任何作用。如果中国朝这个方向走,可能重演日本上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爆破的情。」

  前欧洲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昨日也直言,「政客对人民币升值问题的态度愈强硬,只会让升值的时间加倍延迟。」
艱難前行的磁懸浮
http://news.sina.com 2010年03月17日 02:37 僑報

  就一國之自主技術創新而言,它絶對不是滬杭高鐵可以替代的。

  曾設想於2010年投入運營的滬杭磁懸浮線路,卻在這一年才確認獲國家立項批復。而擱淺多年後重啓,又讓這項“爭議工程”陷入鋪天蓋地的質疑。

  按中國鐵道部的解釋,開建磁懸浮是為彌補滬杭之間運力的嚴重不足。不過,眼下由於民衆不滿其高昂票價,滬杭動車上座率並不高。而滬杭磁懸浮投資大,未來真投入運營,其票價只會更高,屆時可能同樣出現乘客寥寥的尷尬景象,無助於提高運力。

  何況,滬杭高鐵將於今年底竣工,此時又興建滬杭磁懸浮,不免有重覆建設之嫌。畢竟,從公開資料來看,滬杭磁懸浮若修成,料需投入逾400億元人民幣,而結果只是將滬杭高鐵的38分鐘路程縮短10分鐘——即便“時間就是金錢”,為此耗費數百億民財、5年民力,有必要嗎

  目前中國唯一已投入運行的上海磁懸浮試驗綫是世界上首條商業運營的磁浮鐵路,但一系列“世界之最”的光環掩蓋不了慘淡經營的無奈。有此“前車之鑒”,難道真如民衆所批評的,建滬杭磁懸浮是在造“面子工程”,浪費納稅人的錢

  顯然,歷經十幾年的爭論,仍舊批准立項,北京應有更深層立意:就拉動浙滬兩地經濟而言,滬杭磁懸浮相較滬杭高鐵並無太明顯優勢;但就一國之自主技術創新而言,它絶對不是滬杭高鐵可以替代的。

  盡管中國高鐵運營里程及高鐵技術如今雙雙位居“全球第一”,連美國、俄羅斯等都垂涎,但當前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高鐵建設都建立在輪軌技術上,速度局限日益凸現,中國的技術優勢很難長久。

  而磁懸浮被稱為“後高速鐵路戰略技術儲備”,理論時速可高達800至1000公里,直追飛機,能耗卻僅為後者的1/5,環境效益顯著。在他國裹足不前之際,中國如果率先加大投入,佔領技術高地,既與自身自主創新的戰略、節能環保的能源戰略吻合,又能形成高端産業,引領中國從經濟大國走向經濟強國。

  此時重啓磁懸浮建設,表明北京認為相關戰略發展已迫在眉睫。不過,在規模效應體現前,磁懸浮的昂貴造價始終是個頭痛問題。在中國這樣一個需要為縮小貧富差距而大量投入的國家,要紓緩學界、民間由此而生的對立情緒,殊為不易。

  北京能否成功凝聚社會共識,或許決定着磁懸浮前行的步履是否不再艱難。

Wednesday, March 17, 2010

金一南:中国的弱点就是太过于注重美国的空头许诺

金一南:中国的弱点就是太过于注重美国的空头许诺
中国广播网

日前,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贝德来华访问。这两位被称为美国“知华派”的高官访华,外界普遍认为是一场破冰之旅。自去年底以来,从经贸摩擦到对台军售,再到奥巴马会见达赖,一连串负面事件不断冲击着中美关系。在这种情势下,美方突然派遣两名熟悉中国事务的高官来华,背后意涵耐人寻味。就相关话题,记者采访了国防大学战略教研室原副主任金一南少将。

  知华”并不代表不“反华”

  记者:有人说,特别是在美国国内,说这次访华的斯坦贝格和贝德是“知华派”的高官。他们真的了解中国的想法吗?

  金一南:他们接触中国事务多一些,当然对中国想法也了解多一些,但是不一定知华就不反华。我们跟美方有时候接触,我们往往发现一些对中国知道很深的人,他往往反华更厉害。知华和反华并没有必然的对立关系。所以说我觉得在这点里边,关键是戴有色眼镜的问题。你知华,知道中国哪一部分,他知道中国不好的一面知道很多,他拿传统的理念来描绘中国,那反而会带来更大的麻烦。所以我觉得从这点,关键是看他们的行动。

  哪怕他这次来了两个最不知华、反华的也可以。比如,70年代初打开中美关系冰冻层的不是知华派,是反华派,是尼克松、基辛格,是共和党的右翼。这些人知华吗?不知华,但打开中美关系尖冰的是这些人。我觉得历史上这个很值得我们借鉴的,而在历史上,每当中美关系发展到一个大的结点上,知华派的贡献说实话非常有限。比如说里根上台,中美关系一度非常紧张,但是里根毕竟和中方签署1982年的“8.17公报”,就是我们现在反复援引的“8.17公报”。美方承诺逐步减少对台武器的出售。首先,不出售进攻性武器,第二,防御性武器也逐步减少对台湾方向的出售。然后逐步减少以至最终取消。

  当然,美国人今天没有做到,但是我们看当时美国人做承诺了,谁做的承诺?共和党的右翼里根,一个反华很厉害的人。他也不能说是知华派,他是反华派。所以我们从这些事来看,我们对中美关系就是平常心对待,我们绝不把我们任何希望放在来了一个知华派、来一个对中国友好的,没有这样说。任何人来,他代表的都是美国的国家利益,这点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中美关系变数因美国而起

  记者:您对于中美关系未来的发展持什么观点?

  金一南:中美关系我们首先要做一个长远的打算,当然这个长远的打算原来有一个概括,叫“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坏也坏不到哪里去”。当然,这种概括也是一种概括中美关系的方法,但是我们从最近的中美关系发展事态来看,“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前一句基本被事实证明了,“坏不到哪里去”其实还有很大的变数。

  中美关系的敏感性就在于是两个大国。两个大国经济上深度交往,按照2008年我们的统计,中美两国的贸易3300亿美元,美方的统计4000亿美元,这个量是非常大的。两个国家国家利益密切相关,中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互补性非常强。

  美国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他与日本的经济关系完全不一样。美日经济关系是相互竞争的,美国的强项也是日本的强项,是相互竞争的。中美经济关系是相互弥补的,比如说,我们需要美国的高科技产品,美国需要我们的是什么?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它是互补的关系。所以说,中美形成这么大的利益交叉。而且中美双方互有所求,就是你的产业和我的产业基本上没有形成美日那种竞争的关系,应该是很好的。但是由于美国对我们可以说是冷战思维,但是我们说也不完全是冷战思维。

  他就是一个大国所独有的,不愿意看到其他力量崛起的这样一种心态。就地缘政治的心态,他就是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崛起,在这个过程中不由自主的,不是由领导人意志决定的,是不由自主的产生一些遏制中国的政策。我们说这是难以阻止的。虽然利益有这么大的交叉,但是这种政策面的冲突、国家利益的冲突,而且人为作用非常强。中美关系是需要双方维护的,精心维护的。如果说一方面相信“坏也坏不到哪里去“,另一方面任意肆意妄为,那么我们说中美关系发展前景确实堪忧。

  从世界舆论上看,中美关系非常顺畅的时期,奥巴马上台了。在中国,有很多年轻人也很欣赏奥巴马的风度、奥巴马的言论。再加上美国的金融危机,非常需要中国的帮助。再加上中国又是美国债券的最大持有国,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国人不理解美国对台武器军售、会见达赖等等一系列行动。我觉得这是中美关系中最大的变数,这些变数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

  我们可以看,主动权在对方,对方在利用这样的变数。比如中国需要美国的高科技产品、农产品,大量的农产品比如美国的大豆之类、小麦之类,那么美国需要中国大量的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他觉得这个供求关系是颠倒的。虽然双方贸易量很大,但是你有求于我的多、我有求于你的少。你在这里买到的是唯一的,我在你这里买不到,我在别的地方也可以买到。这就形成一种心理上的不平等,他就觉得高人一头。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国家政策的时候,他要给中美关系带来很大的变数。

  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这回斯坦伯格来后,我们国内很多人都说是为中美关系做这样调解的。我觉得如果仅仅以为他们俩是调解中美关系,还是把他们的来访看的简单了。美国的任何出发点都是他的国家利益。在当前情况下,包括制裁伊朗急需中国的支持,包括重启朝核六方会谈,也非常需要中国的支持和努力。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为了现实的政治需求,他会说出很多很好的话,让我们中国人听了非常满意的话,很动听、很入耳的话。

  但是我们说还是中国那句话,“听其言、观其行”,主要看行动。如果说弱点的话,我们有时候太重语言,太看重对方空头的许诺。你注意对方的语言,有些语言是他的承诺,没有任何实质意义。比如他也要负责任地维护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这句话说出来了,好像很中听,实际上跟没说一样。我们要的是具体步骤,我们中国人在这点上要差一些。这个我觉得是与我们思维关系、思维习惯有关系。

  中美思维习惯不同

  我们中国人思维习惯从大到小,比如说我们讲“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我们要谋全局这是我们战略思维的习惯。我们一看就看林中一群鸟,我们告诉大家林中有一群鸟。美式思维习惯不是这样的,西方惯常思维习惯不是这样的。西方惯常思维习惯是,首先手中有几只鸟,我不在乎林中有一群鸟。你给我描绘那个前景,多么大片树林,多少多少鸟类,我不在乎,我关键在乎我手中几只鸟。你说林中那群鸟都没有在你手里,没有用的。

  西方这个战略思维习惯它是从具体到一般。他就认为,如果你不在支持伊朗上,制裁伊朗上配合我,如果说你不在朝核问题,重启朝核六方会谈上积极努力配合我,如果说你不在我对台售台武器上边做出一些忍让、会见达赖上做出一些忍让,你在这些细节上不表示的话,那么他就觉得中美关系有什么意义,你不听我的话有什么意义呢?你不愿意做我的伙伴有什么意义?他就觉得,中美关系没有大局。

  我们希望小行动配合大局,所以我们容易在一些具体行动上的具体要价有所忽略。我觉得,我们要充分注意对方,对方就是从具体到一般的。就像我们中国人的老话,他们认为“泰山之土是一簸箕一簸箕堆起来的。把泰山毁掉也是一簸箕一簸箕挖掉的,这就是具体的行动。

  中美关系应当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

  不管美国人来也好、走也好,包括中美今后的交往,我们相信不管中美领导人主观意愿如何,毕竟国家利益形成非常大的交集。不仅国家利益,包括现在发展中国和正在面临很多麻烦的美国,在众多事务的安全合作是非常多,包括伊朗、包括朝核、包括反恐这些安全合作非常多。

  那么这些需求,美方以为中国理所应当就应该配合他,我觉得他实际上没有把中国摆在平等的位置。那么这种状态与以后操办中美关系,对双方来讲非常不容易。他还是用居高临下、高人一等的这种关系操作中美关系,必然给中美关系带来很大的损失。所以说,我们在今天争取的是什么?我们并不争取高人一头。我们争取的是一个中美之间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国家关系。当然这个关系会有冲突、会有麻烦,但是我们相信,只要双方有这样的意愿,冲突和麻烦通过和平的方法能够完成调解。

  但是我们经常讲,一个巴掌拍不响。达成这样的意愿必须两个巴掌一起拍,如果只有一方的情愿,没有另一方的情愿,那你的任何美好设想都会落空。所以说,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前景,我们宁愿想好事想的少一些,想不利想的多一些。我觉得这样可能更客观、更现实一些。

  增强自身实力才是王道

  记者:我们也不能只等着,我们应该怎么样让他了解我们真实的想法,我们应该怎么传递这种想法呢?

  金一南:我觉得从我们方面来看,主要是建立在自身力量的基础上、实力基础上。别人一说实力很容易看到军事实力、经济实力。我觉得,军事实力、经济实力这是一个实力,但是我们要注意还有另外一个实力,你的软实力,就是你的文化感召力、你的民族凝聚力和你政府的决断力,这些都是实力的一部分。

  当我们一讲实力就讲经济力、一讲实力就讲军事力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我们国家民族凝聚力的问题、文化感召力问题、政府领导层决断力的问题,这些是国家实力共同的组成部分。我们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是期待对方出现什么失误,或者对方觉醒了以后给你友好的表示,或者对方调整政策做出对我们有利的反应。我觉得把希望寄托于对方,不如自己实实在在提高本身的能力。

Monday, March 15, 2010

两会- 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

Wednesday, March 10, 2010

社科院預測:再過10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美國

2010-03-10 09:41:30


  中評社香港3月10日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劉迎秋預測,基於實體經濟成長、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以及中國經濟每年持續9%的速度成長,中國經濟總量可能在2020年前超越美國。

  中央社報道,根據中國社科院分析,大陸經濟總量世界排名可能在去年就超過日本,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超日”之後,接下來還要在未來10年內“趕美”。

  不過劉迎秋表示,大陸在超過日、美過程中,不僅要總量超越,也要制度優越,包括社會、人口、文化質量的提升。

  報道說,首度訪台的劉迎秋9日下午在“2020兩岸產業大趨勢論壇”上發表了“未來10年中國經濟增長及其對兩岸產業發展的影響”專題演講。

Wednesday, March 03, 2010

政协委员人手一台电脑不用还引争议

政协委员人手一台电脑不用还引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3日 07:13 大洋网-广州日报


  政协今年又要发笔记本电脑了,并且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将不再回收!昨天,政协委员张晓梅在微博(http://t.sina.com.cn)中透露,“委员报到时每人领到一部新电脑,和去年不同的是,今年电脑用完后不用再归还,这要实际得多。”昨天晚上,两个政协驻会新闻联络员都向本报记者证实,今年政协委员发放的笔记本电脑将不再回收。
  张晓梅:回收数千台电脑很浪费
  在北京国际饭店的政协委员报到处,一份《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委员笔记本电脑发放须知》摆在了台面上,政协委员将可以领取一台笔记本电脑。政协委员张嘉极昨晚向本报记者证实,他领到了一台联想的笔记本电脑。
  “当时工作人员告诉我,今年这电脑不用回收了。因为去年是要回收的,所以我才觉得有些意外。”昨晚10时多,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向记者证实,网上微博确实是她所发。她在微博中写道,“去年发电脑要退还并没有意义,有电脑的懒得为几天重新熟悉新电脑,不用的你发他也不会用,会议结束回收的数千台电脑的确很浪费。委员发电脑能促进网络和电子办公意识。”
  网友:估计约需1000万元采购费
  “主要是方便委员们开会的时候偷菜!”政协委员笔记本电脑不回收引发了网友极大关注。有网友估计,按每台采购费用5000元来推算,2000多台电脑需要大概1000万元。不过,也有网友表示,这次发了不收回就是为了以后方便委员工作,“20年前开会发支钢笔、20年后开会发台电脑”都是一样的道理。(王飞 徐靖 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