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31, 2007
Monday, July 30, 2007
耐心持有的话,最近两周他们都涨了+20%~+40%
还有这些涨停突击手们的超级表现吧! ---
• [涨停突击手]昨天买进: ST太光 000555 [大千股坛] - BluelightChinaStock(11 bytes ) (21 reads)2007-07-19
• [涨停突击手]昨天买进: ST明星 600101(电力) [大千股坛] - BluelightChinaStock(10 bytes ) (23 reads)2007-07-19
• [涨停突击手]昨天买进: ST惠天 000692(电力) [大千股坛] - BluelightChinaStock(0 bytes ) (5 reads)2007-07-19
• [涨停突击手]昨天买进: 吉制药 000545 [大千股坛] - BluelightChinastock(5 bytes ) (16 reads)2007-07-19
• [涨停突击手]昨天买进: ST科苑 000979 [大千股坛] - BluelightChinaStock(0 bytes ) (3 reads)2007-07-19
• [涨停突击手]昨天买进: ST威达 000603 [大千股坛] - BluelightChinaStock(0 bytes ) (3 reads)2007-07-19
Saturday, July 28, 2007
漂亮周陽線已打開想像空間
本周的周陽線很漂亮,是一個跳空向上放量創出歷史新高的周中陽線,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近兩個月的相對高位動蕩的格局被徹底打破,行情已經開始進入新的階段,放量的跳空向上缺口,出現在周線上,其本身的意義遠大于日線,從技術上來說,這個缺口將具有很大的實質突破意味,至少未來短期不會回補基本上是沒有太多懸念了,而這個缺口也確實帶給了市場更多的希望,畢竟七月創出新高了,牛市依然在繼續!
權重品種在本周的整體表現中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是在本周前半周這個群體的突破表現支撐下,才使得整個市場敢于不斷向上擴展空間,直至最終刷新歷史高點,可以說,這個群體功不可沒。而作為把持這個群體的主流資金,顯然,在本周是給了不少投資者突然一擊的,具有相當的出其不意味道。後半周這個群體整體處于一種相對的鞏固陣地的態勢,則又多少反映出這部分主流資金意在長遠的作戰意圖,這無疑對未來的行情演繹具有相當的啟迪意義!
雖然本周創出歷史新高,具有相當的紀念意義,也確實很好地振奮了人心,但就目前大部分品種而言,尤其是那些非權重品種,現在大部分都依然還是沒有與整個市場同步的,更多的還是處于收複前期失地的狀況,並且不少還是較為疲弱的,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前期市場東動蕩帶給市場的不少創傷依然還是處于恢複的過程中,是屬于恢複進度較為緩慢的一群。不過,既然市場敢于創出新高了,那麼,接下來類似這些恢複過程中的品種,尤其是部分前期泥殺俱下的品種,在未來市場演繹過程中將完全有望得到突然爆炸性的上漲行情,畢竟牛市依然在繼續!
由于市場本周走得較為強勁,不僅是創出了歷史新高,在創出歷史新高後的震蕩也表現較為強勢,周五收盤點位站在前期高點就可見一斑了,另外,創出歷史新高後的成交量並沒有出現萎縮的現象,也在一個側面說明目前交投的活躍,這無疑也是有利于後市發展的。綜合來看,既然本周已經出現了實質的轉勢跡象,那麼,接下來的市場就沒有理由不多一分期待,從技術上來看,既然股指已經頂住了壓力,創出新高後依然強勢,那麼,下周的動向就完全有可能採取趁勝追擊的策略,畢竟股指跳空向上的放量周中陽線已經打開了未來的想象空間了! (吳國平)
Friday, July 27, 2007
Thursday, July 26, 2007
Tuesday, July 24, 2007
Friday, July 20, 2007
Wednesday, July 18, 2007
Monday, July 16, 2007
2008之后的中国 (ZT)
2007年7月8日星期日
近些年里,我国沿着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政策路线继续前进,过度地开放市场和招商引资,虽然经济异常火热,沿海地区迅速富了起来,但危险迹象也昭然若揭。这种发展模式如果不加以矫正,中国的发展很可能遭受重大损失。因此,提前将这些问题写出来和暴露出来,希望引起政府和社会的注意。
一、中国正在遭受西方热钱的狙击
西方破解中国重商主义的手法
1,对付中国陈旧的重商主义发展战略,西方国家早有对策,一是多印钞票,二是投资和投机中国,廉价收购中国资产。
过度重商主义的核心表现是少消费、多生产、多储蓄、多出口、狂热追求GDP和出口创汇。其手段是贬低自己的货币价值(也就是降低本国货物与资产的价值)以增加出口,制定大量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以招徕外资。这种发展战略的好处是提高自己国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自己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地位。
但重商主义也存在很多弊端,最大的弊端是国内资源大量地廉价外流,这种外流第一表现在由于人民币被低估而导致的商品廉价上,第二表现在大量的贸易顺差。我国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进出口国,第一大顺差国,最近几年,我国与美国的贸易顺差上升到2000多亿美元,与欧盟的贸易顺差每年都在1000多亿美元之上。
综观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史,从未有一个国家象中国这样如此廉价甚至是无偿地向外输出资源,也迄今未看见有一个国家象中国这样进行高储蓄。这种发展模式,经济增长速度很高,国民财富增加很多,但对资源和环境是一场巨大消耗,并且,积攒下的外汇储备又随着美元的贬值极易化为乌有。
重商主义本来是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使用的一个手段,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适当运用这一手段还有情可原,但由于中国对这一政策的调整进行得太晚,已经使当前的经济出现了较大的风险。
更主要的是:西方国家早已有了破解这种战略的应对手段,那就是一多印钞票[注1],二将资金打入中国,大肆购买人民币和中国的廉价资产,并伺机套现获利。从最近几年我国外汇储备异常的暴涨便可以看出中国正在遭受西方热钱的狙击!从2002年末的2800亿美元,到现在的13000亿美元,四年多一点的时间,外汇储备增长了四倍。
这两招可是厉害,就象孙悟空钻进敌人的肚子,等大量外资兑换成人民币进入中国后,压迫中国人民币升值,然后热钱再撤出中国,使人民币贬值。这些招法早已在其他国家使用过,只是秘而不宣。所透露出来的往往是假象。
譬如,目前美国压中国人民币升值,这种做法便是政府对市场投机资金的密切配合。西方国家的政府与投机资金恰如哼哈二将,默契配合,一个在市场上炒作,一个从政治上施压,最终目标是获取中国的财富。
中国的人民币升值晚了,如果早在四年前适当升值,也不至于被外部热钱炒作。现在大幅升值人民币,恰恰中了西方热钱的诡计。更可悲的是,在中国政府决策层内部,外部利益代表者占居了主导地位,以致使维护本国利益的声音和建议得不到采纳和实施。前一段改革开放的过度右倾化,从本质上讲极大地损害了中国国家的实质利益。
2,我中心早就建议政府纠正错误的发展战略,但未被采纳。
我国最早建议中央政府转变重商主义发展战略的是民营研究机构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2003年1月10日,我中心在远洋大厦召开了“中国发展战略新思路研讨会”,国内重要的经济学家刘福垣、石小敏、王建、温铁军、蔡昉、王小鲁、汤敏、左大培、杨帆、侯若石、李培林、江时学、高粱、顾海兵、袁钢明、杨继绳、王勇、胡江云等都参加了那个会议(当时通知过谢平和易纲,他们因为央行有会未能来成,见照片)。
我在会上提交了一份题目为《中国应深刻反思重商主义----对调整我国发展战略的一点思考》的文章[注2]。在这篇文章中,我明确地提出人民币不能紧盯美元而应当适当升值,国内要通过提高工资和资源要素等价格、取消优惠政策等手段,保护国内资源廉价外流,防止国际间投机资金大量涌入。但这份最早有远见的政策建议文章,在高层和有关部门广泛看后和讨论后,被束之高阁。具体内容我登陆我中心网站 www.dajun.com.cn111zxxw3.htm (“中心消息”栏目)查看[注3]。
3,西方流动性过剩这条毒蛇已经缠住中国经济的脖颈,
接下来,我所担心的事情果然发生了,2003年底,外汇储备巨增了1000多亿美元,2004年和2005年更是迅猛增长,在短短的4年半的时间里,我国的外汇储备由2002年底的2800亿美元增加到现在的13000亿美元。
在这9000多亿增加出来的外汇储备中,估计有4000多亿是靠外贸顺差创造的,剩下的5000亿是靠游资和资本帐下项目创造的。而其中投机性的游资至少在4000亿美元左右。也就是说,在2003年1月我中心远洋大厦会议之后短短4年多一点的时间里,国外投机资金至少涌进来4000亿美元。
这4000亿美元用人民币来兑换,就需要发行基础货币36000亿人民币。它产生的乘数效应假如是3倍的话,就等于给我国增加出10万亿元的流动性来。中国突然冒出这么多的资金,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好的方面是社会有钱了,银行可以贷出款去,可以刺激中国经济。伴随着货币量大增,自2003年开始,我国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发展和增长。最大表现是投资巨量增长。目前,我国在建项目总投资额在36万亿元左右。这是一场内外资联合作用掀起的建设和投机浪潮。
在这一期间,尽管政府采取了抑制货币量的种种措施,但丝毫遏制不住投机资金的进入。最近几年,我国的M2增长幅度每年在18%左右,但从2006年二季度以来,我国M3的增长速度一直快于M2,这反映了与资本市场相关的金融资产(如开放式基金、非金融机构持有的债券)的快速积累,也反映出我国货币量的迅猛增加程度。过去我国M2增长率与M3增长率基本一致,但2006年二季度以来,M2和M3的增长开始分道扬镳,M2增长率在逐步放缓,而M3增长率现已逼近2003年中期以来的最高水平,由此导致了我国股市大涨。
M3货币供应量是指M2加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非客户保证金的部分),以及金融机构发行的证券。换句话说,M3相当于整个银行体系(包括央行)的金融资产总和。M3的增长幅度最能真实地反映出我国货币量的充裕程度。
目前,沪深股市指数在4000点左右横盘整理,很有可能在下半年再来一次冲击5000点或6000点的攻击。从房地产、股市到艺术品拍卖市场,到处可以看到流动性的泛滥。西方流动性过剩这条毒蛇已经缠住中国经济的脖颈,用这句话来形容中国经济的特征,并不过分。
趁着2008年奥运会这个概念,“炒作中国”已经成了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投机性资金大肆出击,股票市场仅仅是它们施展拳脚的一个市场,房地产和企业资产也是游资出没的大战场。
4,资产抢购与投机拉动的经济增长已给普通消费者带来沉重负担
这种外资的大量进入导致外资在我国GDP中的比例大幅增长。目前,估计我国GDP的40%是外资所创造的。这在任何国家都是一个危险的比例。这意味着,尽管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不断扩大,但相当比例的发展成果流入外人之手,经济命脉有被外资控制的危险。但更加危险的是外部投机资金带来的经济波动性。
由于人民币被严重低估,国内货物价格和资产价格都严重低于它们的实际价值,这就导致了一场全球性的中国大抢购。前几年,我国对美贸易每年的顺差是1000 多亿美元,去年居然达到2400亿美元,对欧盟贸易每年的顺差是1000多亿美元。如果对华贸易没有好处,欧美国家决不会从中国购买如此多的货物。
除了货物抢购,就是资产抢购,自2004年起,外资便对上海的房地产市场进行了投机和抢购,以致上海商品房价格暴涨。2005年之后,外资对中国的不动产资产购买进入了全国范围。北京、青岛、深圳等城市都成了投机资本进出的地方。
正是由于外资的参与和炒作,中国的房价出现了老百姓难以承受的迅猛上涨。目前,房地产商品房价格基本上已经将中国的普通消费者排除在外。这种炒作最大的后果是增加了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使国内居民的生活难度增大,不满情绪随之高涨。
然而这一波由投机资金拉动的房地产价格上涨还在继续,以上海为例,近3年里,每逢推出一个天价楼盘,就会带动周边地区房价跟着上涨。象汤臣一品楼价已卖到 11万元一平方米,周围的楼价迅速跟着涨到三四万元一平米。这些天价楼盘的背后,往往都是外资开发商或海外资本在操作。
上海已成为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的桥头堡,也是外资在中国开展房地产业务最为集聚的城市之一。2007年上半年,上海的房价开始了新一轮的上涨,外资推动此轮上海房价普涨的作用尤为明显,并且,外资已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上海房价上涨的真正推手。今年以来,印尼三林万业投资改造的“济南路8号”,将以7万元 /平方米的销售均价入市,再揭上海豪宅的攀价风。
被游资炒作的还有深圳等城市。深圳楼市均价从5980元/平方米上涨到9300元/ 平方米用了两年。但今年以来,深圳楼市涨价突然加速,据深圳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统计,截至2007年6月21日,深圳楼市均价为15487元/ 平方米,比5月份上涨1264元。而在今年1月份,深圳楼市均价仅有10670元/ 平方米,在半年之间,深圳房价暴涨了50%。参照此速度,按均价购买的100平方米新房,一个月可以赚12.64万元,半年可赚50万元。目前,在深圳关内,新盘均价已经突破2万元/ 平方米。在罗湖区,最高5万元/ 平方米的房价直逼香港的郊区元朗。
最近看到《华西都市报》报道,成都6月房价出现井喷之势,单月上涨20-30%,售房量达历史高值。目前的中国,到处可以看到金融大鳄炒作的身影。
5,经济泡沫的形成,使生产过剩和经济衰退只是时间的问题。
这场由投机中国导致的经济过热目前还在蓬蓬勃勃地进行,但这场以房地产和重化工业为首当其冲的经济建设存在着大量的虚假需求。以目前的房地产来说,尽管所建起的房子大多数能卖出去,但真正能住上人的估计只有50%,空置和闲置的房屋量是巨大的。
前几天我去浙江的杭州宁波一带考察,发现无论是房地产业还是工业(机械制造业)都存在生产过剩的问题,都存在着投资效益的问题。北京上海也是一样,看看北京那拔地而起的一片片高档写字楼,如果没有热钱的支撑是肯定没有这样的高速度的。
由于这场炒作和投机还没有见顶,楼盘还能卖得出去,一旦炒到一定高度,楼价下跌,房地产退烧,钢铁、水泥、化工、家电等行业也会随之退热。2009年将是中国面临生产过剩威胁的第一年。如果此时外资也趁机撤离,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周期便告一段落。由此引起的投资回报问题、银行不良贷款等问题都将会出现。中国很可能出现日本当年出现过的一个长达10年的经济衰退期。
在这个经济衰退期,不仅中国将受到经济问题的困扰,还将引发政治不满及社会危机。由此带来的政治问题也会暴露出来。
未来的几年,必然是考验中国政府调控能力的年头。如果调控得当,中国可以走出困境,并借机跃上一个台阶。如果调控不当,中国可能成为又一个“失败的国家”。
6,中国外汇储备即国外债权正在大幅贬值和缩水
更危险的还有,那就是西方发达国家针对中国的重商主义战略采取了放松银根的货币放水政策。自90年代中期起,格林斯潘主政的美联储便增加货币发行量,这种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使美国的股市大涨,房价大涨,进口额和外贸赤字也大涨。中美之间的贸易赤字多年来居高不下,近10年来,中国流入美国的贸易顺差足有1 万多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向美国额外输出了大约10万亿元人民币的实物货物,等于借给美国10万亿元人民币的贷款。
对此现象,美国人说得很轻松:“我们印钞票,中国人给货物,大家都愿意。”但这种现象的背后却是真正的中国国民财富大出血。积攒下来的外汇储备仅仅是一堆钞票,或者叫财富符号,对国民生活没有任何意义。特别是由于美元日益贬值,前些年我国辛辛苦苦积攒下外汇储备正在逐渐缩水。
这就是近几年来,国际游资和投机资金拼命涌进中国的原因,除了想通过人民币保值增值,还有套利和在中国投机等各种企图。然而我国却没能早有预见,早做准备,特别是错过了2003年那个重要调整机会。
7,来自外部流动性导致的通货膨胀是对中国财富的劫掠
鉴于此,中国左右为难。如果不调整人民币汇率,可以通过国内通胀的手段来使人民币升值。但国内通胀会导致国内经济和社会产生剧烈波动,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十分不利。譬如,国内物价其实早在五六年前就在上涨了,但主要表现在房地产、艺术品等资产领域。今年国内物价升值进入了日用消费品,使通货膨胀一下子暴露出来。前5个月通胀率达到3.8%,全年估计在4-5%之间。
在银行存款已经完全处在负利率的情况下,城市居民将存款来了个大搬家,光是5月份就从银行提出了至少5000亿元的资金,这些资金疯狂涌进股市,使沪深股市从1000多点迅速涨到4000点。
综述了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中国不发生通货膨胀是不可能的。近10年来,中国的货币供给增速平均保持在17-18%之间,超过通胀和GDP增长率之和大约7 个百分点。积攒到今天,多出来的货币总是要进行自我表现的,那就是通货膨胀。但是,通货膨胀对于普通的国民大众意味着什么?那就是破产和生活更加窘困。
中国有抵抗风险能力的家庭估计也就是20%,相对有抵抗能力的占30%,完全没有抵抗能力的至少占40%。并且,据世界银行研究测算,目前中国至少有 10%的家庭靠存款生活。这一数字是完全可靠的,甚至是保守的,因为中国目前的失业率在10%左右。当一个人失业之后,这个家庭就只有靠储蓄过活。
如果发生较高的通货膨胀,便可以瞬间使这样的家庭财产化为乌有,并使他们陷入困境,由此导致的社会问题将加重社会危机。但是,这场来自流动性导致的通货膨胀是客观存在的,目前仅仅是刚刚开始,它今后遭成的影响还远没有展开。无论如何,我们都要看到今天中国的通货膨胀已经不是国内原因造成的,而完全是来自外部的原因造成的,这是对中国财富的一种无声的掠夺。
8,中国10万亿元人民币的国外储蓄将大部化为乌有,这对我国未来的养老保险形成了最大威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经济的问题主要是过度的重商主义发展战略结下的恶果。可以说西方国家只用一计,便破解了我国的重商主义,那就是印钞票和投资、投机中国,用纸币大量换取我国的实物和资产,大量投机资本涌进中国,廉价购买中国的不动产,股票,等人民币升值之后,再伺机换汇逃出中国,使人民币再度贬值,作空中国。这已经成了发达国家掠夺发展中国家的惯用把戏。
而我国政府在早些时候偏偏没有看出这一点,不知道印钞票的大权掌握在人家美国手里,不知道世界早已脱离了金本位时代,还在不遗余力执行“创汇政策”,傻乎乎地用传统的早已陈旧了一种发展方法来积累财富。没想到这些年里将大量的国内资源输出国外之后,换回来的纸币很可能迅速贬值为一堆废纸,使中国的发展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些年里,我国的储蓄以两种方式存在着,一种国内储蓄,即国内银行存款,二是国外储蓄,这就是外汇储备。国内储蓄大约是25万亿元人民币,国外储蓄大约是 10万亿元人民币。但由于美元的大幅贬值,我国的国外储蓄将损失殆尽。对于这一点,国内很少有人清楚地看到国外储蓄的危险,还在不遗余力地推行外向型重商主义发展战略。
10年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了大约20%,也就是说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贬值了20%。但人民币对欧元又贬值了20%多,以欧元来衡量,我国外汇储备缩水幅度更大,大约达到40%。这么多年的对外借贷就在这种升值中慢慢化为乌有。未来三年之内,我国的外汇储备实际价值将继续大幅缩水。这将几乎化解掉我国人民十几年来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劳动成果。这是我国实施陈旧的重商主义发展战略、大搞对外开放的最大恶果!
我国是个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的国家,在这一历史时期,将有大量的国民储蓄积累下来,以备将来老年社会之用,但以外汇储备形式积攒的国民财富很快将化为乌有。这对我国的老年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威胁,这种后果必将在10到20年以后清楚地显现出来。
9,危机正在形成中!中国重要的任务是如何消化掉数千亿热钱!
出现这种错误在很大程度上与前一时期的政治路线有关,对全球化盲目乐观,过度崇洋媚外,海归学者成了政府的座上宾和重要提拔对象,整个组织路线走了一条吸纳西方精英的道路。而这些人只知盲目照搬西方,完全不按实际情况研究和发现问题,就象当年的王明路线一样。
这就是中国未来发展危机的重要原因,即发展战略的严重失误。好在政府今天对此已采取了动作,譬如取消出口退税,限止某些产品加工贸易,增加资源税,提高劳动工资,加强环境保护,适当升值人民币等等。但可以肯定地说,由于动手晚了,危机仍然在形成中。即使2008年不发作,2009年或以后也会发作。而表现的方式只有两种:一是控制中国经济命运,使中国经济利益大量外流,使中国经济殖民化,二是炒做中国和做空中国,使中国经济产生剧烈波动,留下一堆烂摊子。
如果发生动荡,精英会逃亡国外,掏空中国,留下来承受苦难的只有贫困的中国大众群体。这种趋势估计将在2008年后的几年内会更清晰地显现。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当怎么办?那就是尽量将流动性这条美女蛇为我利用,而不是让她出笼。4000多亿美元的国际热钱,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一笔巨大财富,如果利用得好,可以加快国内的经济建设,使中国经济与外资一起共舞,既让外资获利,也让中国沾光。但如果控制得不好,这条美女蛇便会咬伤中国。
因此,消化这4000亿美元的国际游资,是中国今后的重大任务!要让这批资金在中国国内切实发挥良性效应,而遏制其投机性的兴风作浪!
这是一场中国在向全球化进军路程中的严峻考验,由于中国不掌握货币发行权,由于当今世界的主导货币是美元,因此,中国越是开放市场,国民财富和资源流失的风险越大。然而,政府有关部门对这种危险性并不清楚,反而盲目地寄希望于外部资源,将中国发展的希望过分寄托在借助外力和对外开放上面,但所付出和损失的要比所得到的大得多,因此中国要避免得不偿失的快速发展。
Sunday, July 15, 2007
大盘连续缩量 以等待政策面明朗时
大盘连续缩量 以等待政策面明朗时
发表日期: 2007-07-13 17:27:01 来源: 国泰君安 作者: 许斌
周五股指再度走出了缩量震荡整理的走势,多空分界线60天均线依然对股指形成一定压制,而且成交量的继续萎缩表明目前市场依然处于观望氛围之中,后市股指仍将采取震荡整理的走势,以等待消息面的明朗。
市场人气匮乏 从周五的盘面来看,市场人气依然极度匮乏,特别是在周末效应前,场外资金普遍采取了谨慎观望的态度。这可以从两方面中看到,其一,市场的成交量继续萎缩,周五大盘成交量仅570.81亿元,再度创出了地量,这表明市场都在观望等待周末的消息面。其二市场的热点板块缺乏,难以形成有效的热点板块带动人气的上升。
Friday, July 13, 2007
Thursday, July 12, 2007
Wednesday, July 11, 2007
Tuesday, July 10, 2007
• [中国股市]成交不济,展望3400. 乐观些也就所谓"二次探底"JMHO
• [中国股市]仅靠几个银行股拉抬,明眼人一瞧就知道MM的阴谋
• [中国股市] 唱:"再回首,...". 除了"西藏发展"涨停外,大多数见顶回落
Monday, July 09, 2007
Friday, July 06, 2007
Thursday, July 05, 2007
[中国股市] A FEW COMMENTS
- [中国股市]探底 3400 de 可能性是非常, 非常de HIGH!
- 两市成交低迷在1000亿附近,量能萎缩并不代表筹码稳定,相反盘势连续缩量表明资金还在离场
- [中国股市]鸡肋反弹没味道,盲目乐观会致命! [横批:不吃也罢]
- 缩量! 又是缩量!! 鸡肋反弹没味道啊!没量配合你能去哪啊!
- 没有"政策面/资金面"de"英雄救美",美人惟有被 -> 揪! 纠!!
- 昨天提到的"S茂实华""敦凰种业"可能会蹦高一下子,还有"ST天桥"
Wednesday, July 04, 2007
Tuesday, July 03, 2007
Monday, July 02, 2007
發行特別國債加重股市調整壓力
今年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3.4%,1-5月份累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9%,非常接近CPI漲幅不超過3%這一警戒線。今年1-5月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2.09 萬億元,約占全年信貸額度的2/3,今年1-5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幅高達25.9%。面對這樣的宏觀經濟數據,目前管理層正不遺余力地給經濟降溫,如發行特別國債、取消利息稅、加息以及調整出口退稅稅率等。
雖然這些政策沒有一項是直接針對資本市場的,但是其影響力度極其深遠。例如,據有關部門測算,從利息稅的減免政策效應來看,取消利息稅相當于加息76.5個基點。又如,國務院6月27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8次會議審議,擬由財政部發行1.55萬億元特別國債,用于購買約2000億美元外匯,作為組建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的資本金來源。1.55萬億的特別國債,是建國以來最大規模的特別國債發行,相當于2006年年末中央財政國債余額35380.69億元的43.8%,更是2006年全年新增國債發行規模1973.68億元的7.85倍。更令人關注的是,在提請審議特別國債發行規模的同時,財政部還提請人大將2007年末國債余額的限額從年初預算的37865.53億元人民幣增加到53365.53億元。這新增的1.55萬億元人民幣的國債余額限額,正好與此次特別國債的發行規模完全對應,據此可以推測,1.55萬億元的特別國債很可能在下半年發行完畢。
對於目前A股市場而言,考慮到大小非解禁、新股加速發行和H股回歸加快等因素,當前市值所要獲得支撐的資金流動性可以說已經從前期的極其充裕轉變為相對匱乏,這從近期滬深股票市場遞減的成交量水平就可見一斑。
由於短期股票市場波動風險的增加,這也意味著投資者操作的難度也在增加,因此,投資者在市場反彈高位逐步降低持倉比例,將是一個較為穩健的操作策略,尤其對於那些階段漲幅巨大,並且缺乏基本面支撐的題材品種。
武漢新蘭德 余凱
三大因素帶來調整壓力
銀河証券研究中心 吳祖堯
當前市場調整特征已比較明顯,指數跌破支撐位,成交量不斷萎縮,財富負效應出現。由于今年以來大盤的大幅上漲並未出現過階段調整,此次調整的時間有可能要相對長一些,同時由于成交量萎縮較快,調整有可能由快跌轉為慢跌,並呈現反複震蕩的特征。導致市場調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投資者行為的變化是導致大盤調整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印花稅的調整,投資者的交易成本大大提高,一般投資者換股一次的成本在1.2%以上,如果股價不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投資者交易將很難獲利,由此導致投資者操作越來越謹慎,股市資金的利用效率降低,市場流動性降低,效果上相當于市場的資金總量降低。上周市場的周成交量比高峰時幾乎下降了一半,原來市場充裕的流動性幾乎突然不見了,一些機構投資者想賣股票變得比較困難。流動性的降低要求投資者的投資理念要長期化,但市場中的不少投資者都是看著別人賺錢快才進來的,真正有長期理念的投資者並不多,加上不少投資者對自己所持股票的長期價值存在疑慮,持股信心並不堅定。對于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來說,其資產結構也存在調整的必要,在市場流動性較高時,持有的現金可以低一些,而流動性下降則有必要提高現金比例,否則很難應付贖回。在上漲趨勢比較明確時,機構提高持股比較比較有利,但在市場出現調整時,股票可以仔細挑慢慢買,倉位過重則未必有利;而隨著擴容節奏加快和債券市場機會增多,機構投資者保持倉位的彈性,有利于把握新股發行、定向增發、債券投資等方面的投資機會。
其次,政策面因素帶來的不確定性強化了市場調整預期。1.55萬億特別國債究竟如何發行?市場利率會被推到多高?其對金融市場流動性衝擊有多大?是否會吸引保險資金、社保基金、金融機構大量購買?股市、房市、經濟會受到多大影響?這些均需要時間來觀察。關于利息稅取消或降低,盡管很難吸引股市資金回流銀行儲蓄,但是否會減慢儲蓄資金流出銀行的步伐也需要觀察。而出口退稅降低已對部分上市公司業績產生影響,資源稅的征收也會對一些重要上市公司的業績產生影響,這些因素究竟對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影響有多大也需要時間來觀察。
此外,巨大的獲利盤也是市場調整的動力來源。獲利豐厚的資金普遍存在保全收益的心理,有時甚至會不顧成本殺跌。目前一些題材股已出現明顯下跌,大盤藍籌股由于有機構護盤,下跌幅度比較有限,未來大盤藍籌股能否穩得住還取決于基金投資者是否會出現淨贖回。而介于題材股和大盤藍籌股之間的不少中高價股已面臨流動性困境,風險尚未充分釋放。